合作交流

    华南师范大学李胜教授、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王桂荣研究员、李云河研究员来访实验室并作精彩学术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21

        

    20201119日,华南师范大学李胜教授、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王桂荣研究员和李云河研究员受邀到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并分别带来了题为“蟑螂为“小强”的分子秘密”,“EBF介导的寄主-蚜虫-天敌三营养级互作机制”和“二化螟与褐飞虱互助对抗水稻抗虫防御及机制”的精彩学术报告。会议由周树堂教授主持,本次报告吸引了实验室和生命科学学院众多师生参加。

    王桂荣研究员从蚜虫释放报警信息素EBF,植物释放的报警信息素EBF以及蚜虫天敌食蚜蝇如何利用EBF定位蚜虫的生物学现象出发,向大家介绍了EBF介导的寄主-蚜虫-天敌三营养级互作机制和可能的应用前景。李胜教授则从蟑螂摄食谱十分广泛、天然免疫力强、强大的生殖能力、显著的求偶能力、断肢再生能力和共生微生物帮助体内废物重新利用等六个方面详细阐明了蟑螂为什么能成为“小强”的分子秘密。李云河研究员则向大家生动讲解了一个二化螟与褐飞虱“狼狈为奸”对抗水稻抗虫防御的故事及其分子机制。与会师生被3位专家带来的精彩报告深深吸引,现场交流问题环节气氛热烈,师生收获和感触颇丰。

    李胜,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昆虫科学和技术研究20余年,在动物发育、代谢和进化领域、尤其是“昆虫变态发育的调控机制与进化规律”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和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在资源昆虫和再生动物的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在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Autophagy, 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04篇。组织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重点国际合作项目、973课题、863项目、转基因专项等国家级研究任务,享有重要的国内外学术声誉。

    王桂荣,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害虫化学生态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和转基因重大专项等。在PNASCurrent BiologyeLifeBiological Reviews等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昆虫化学感受的神经和分子机制、昆虫与植物互作机制、农业害虫功能基因组学。

    李云河,博士,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与管理” 团队首席科学家。李云河研究员长期从事转基因抗虫作物生态安全评价及植物介导的昆虫种间关系与机制研究。先后主持瑞士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转基因重大专项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至今,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Nature PlantseLifeTrends in Biotechnology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Plant Journal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47篇。